江苏省东海县城管局以党史学习为动力,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任务目标,按照攻难点、创亮点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力度,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有序推进,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日前,该局被县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指挥部授予文明城市创建“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严格规范执法,提升管理水平。县城管局组织人员在执法行动中,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三大”执法行动着力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一是开展拆违控违专项整治。全面禁止违法建设,坚持“新增违建即发现、即拆除,历史违建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拆除”原则,先后查处违法建设160余起,依法拆除住宅小区、高铁沿线、棚户区改造区域等违法建设8200平方米,实现了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逐年消除的目标。二是开展建筑渣土专项整治。城管部门联合环保、公安等部门对城区建筑垃圾暨大气污染防治开展联合集中整治,督促15个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整改,现场处理30余起施工方污染道路行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三是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大力开展海陵路、幸福路省级“美好示范路”创建活动,集中拆除城区违规设置的广告招牌、破损广告等110余块,拆除面积2000余平方米,优化空间布局。四是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突出执法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工作信息化,实施城区道路分级管理,重点整治城区占道经营、出店经营、乱牵乱挂、乱堆乱放等行为2000余起,全年共集中开展市容整治40余次,下达限期改通知书200余份,立案查处30余起,市容秩序大幅度改善。
狠抓环境卫生,提升保洁水平。按照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门的标准和要求,城管局组织环卫部门,加大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清扫保洁力度,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对环境卫生实施长效管理。首先,清扫保洁长效坚持做好城区500余万平方米路面保洁,重点抓好城区主次干道路段保洁,深化“以克论净”保洁模式,城区清扫保洁由“扫干净”向“保干净”转变,推动城区环境卫生提档升级。其次,探索东海保洁模式。定期组织专班开展全域清白督办检查,构建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县、乡镇、村居“三级环卫保洁”体系,“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县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探索出一条城乡环卫一体化的“ 东海模式”,逐步实现了全域范围基本不见白色垃圾。
把握三个环节,实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工作事关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县城管部门坚定目标,坚定信心,在细化源头分类、强化中转运输、实施重点突破、深化末端处理四个环节上下工夫,增强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发动居民自觉跻身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居民的参与率、支持率得到提高。一是细化源头分类。东海县共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点200余处,完成垃圾分类棚建设40余处,配备垃圾分类桶1800余个,农户配置垃圾桶10000余个,创新“一清两桶三上门”和农村“垃圾不落地”分类模式。二是强化运输管理。为适应生活垃圾运输环节的全密封、无害化分类运输,购置垃圾分类专用大小车辆130台,其中餐厨垃圾专用收集车2台,在运输环节上保证了垃圾分类的需要。乡镇新建30多座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改造升级城乡垃圾中转站8座,东海县“智慧环卫”平台已建成投入试运行。三是实施重点突破。建成了从垃圾源头分类、中转运输、末端处置的全链条处理体系,覆盖东海县、与垃圾总量基本匹配的环卫设施网络。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县转运、县处理”模式,创新“一清两桶三上门”和“垃圾不落地”模式。深入推进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扎实推进五大行动,全面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着力整治环境脏乱差。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无害化处理有序运行。该县投入资金3亿余元,兴建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场并投入有序运行,日无害化处理垃圾近600吨,从而加快了东海县城乡卫生垃圾处理的“两网”融合步伐。全面深化城乡垃圾无害化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全面达到“五有”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已全面覆盖,垃圾分类已实现设施设备全覆盖、宣传引导全覆盖、督导引导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90%以上,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来源:东海县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日本算是垃圾分类做的相当好的一个国家,垃圾分类比较详细,一共分为这么几种:
资源类垃圾:
资源类垃圾指的是可以回收资源的垃圾,是垃圾回收的最核心环节,范围非常广,涵盖了大部分生活垃圾,包括塑料垃圾,纸张垃圾,玻璃垃圾,金属垃圾等等,日本对于这类垃圾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是玻璃瓶,塑料瓶,水桶之类的,需要清洗干净摆放整齐,如果是纸张类的,则不但要求清洗,还需要晒干以后,清洗拜访整齐才能扔。
这类垃圾必须放在政府指定的垃圾袋,如果错放了就会被拒绝回收。
非资源垃圾
非资源垃圾指的是那些不可直接回收利用的垃圾,在非资源垃圾里面还有非常细小的分类,包括:
可燃垃圾,比如说厨余垃圾,文具用品垃圾,橡胶类垃圾,皮质垃圾。
不可燃垃圾:比如说玻璃灯泡,碎玻璃,菜刀,打火机,喷雾器,废旧陶瓷之类的。
对于易碎玻璃垃圾,比如说灯泡,热水瓶之类的需要报纸包,还需要标记“危险”的紫阳。
对于喷雾器,喷雾罐之类的压缩气体垃圾,必须要在瓶底打孔,排泄到气体以免爆炸。
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的是有剧毒或者致癌物的垃圾,这类垃圾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说:
电池
体温计,体温计里面有水银。
荧光灯管
等等之类的。
这类垃圾需要和不可燃垃圾分开装入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袋子里面,并且标记上有毒,等待专门人员回收。
粗大件垃圾
这类垃圾普遍体积比较大,比如说家电,家具,煤气罐,自行车,较大的陶瓷类物品。
这类垃圾需要购买相关的垃圾袋,贴上标签,而且需要提前电话预约,需要付费处理。
日本的垃圾分类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法规比较完善,而且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日本垃圾分类精细,管理专业,举个例子:一支口红,口红的塑料外壳属于塑料类垃圾,口红管属于金属类垃圾,而残余的口红属于可燃类垃圾。
一直口红都可以分这么多。
日本政府不但垃圾分类比较专业,回收也相当专业,每年政府都会发带有漫画的年历,年历上会用不同颜色标注垃圾投放日。
日本从儿童时期就会给垃圾分类教育,是直接写在课本上的,父母也对小孩进行言传身教,如何垃圾分类,如何扔垃圾早就妇孺皆知
日本垃圾分类并没有一条线画到死,而是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方式,污染多的付费多,污染少的付费少,消费越多责任就越多,而对于垃圾回收则实行“谁回收谁受益”,“回收多受益多”,对于积极进行垃圾回收的企业,政府会给予补助金,贷款或者免税。
日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