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教育教室、环保手册屋、餐厨垃圾堆肥试验基地……5月18日,江苏省南京市首家专门的垃圾分类教育基地————惠“时尚”生活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重要的;nStyle ' style=' padding: 0pxmargin: 0px auto' 建设宣教场馆,引导公众参与
惠“时尚”生活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街新窑路,原名生态环保科技中心。作为南京第一个垃圾分类的特殊教育基地,该中心于今年年初升级,并于5月18日重新开放。走进去,记者看到,它由四大区域组成,分别是垃圾追踪墙绘、旧货展示区、再生艺术展示区和漂流书角。垃圾追踪的壁画描绘了垃圾从原始时期到现代的演变,表明随着垃圾的复杂性和数量的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在加深。旧物件展示区展示了旧电视机、收音机、电脑等许多旧物件,展示了科技的进步,同时垃圾的处理也越来越困难。在再生艺术展区,树枝、渔网、塑料瓶等废弃物搭建了一个被污染的“陆海空”,警示游客环保的紧迫性。
垃圾追踪壁画
描绘了垃圾从原始时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纵向上表现为随着垃圾种类的日益复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深;
旧货展区
这里,旧电视机、冰箱、音响等。充满了复古感的墙壁。同时,通过横向比较,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
再生艺术展区
用树枝、渔网、塑料瓶等废弃物对被污染的“海、陆、空”进行再生产,不仅象征着资源的再利用,也警示游客环保的紧迫性;
漂流书角
有漂流书角和“绿色行动”墙,丰富了场馆的功能,让游客更有沉浸参与的感觉。
在场馆综合展区,垃圾的产生是为了资源的再利用,通过一系列的现场展示形成一个闭环,让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理念随着现场展示的深入渗透到每一位参观者的心中。“场内有很多互动区,比如环保的手工房、厨余堆肥试验基地等。我觉得孩子很容易记住垃圾分类的知识,从而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南京智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兴龙说。
位于场馆二楼的垃圾分类教育教室和环境手册室将为全国各地的学生和社团提供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分类经验和环境手册制作。值得一提的是,基地里还有一个小菜园,教你如何堆肥,如何将餐厨垃圾转化为有机肥,如何种菜种花。
加强志愿培训,动员群众加入
垃圾分类的推广对于志愿者的推广是不可或缺的。南京市栖霞区城管局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进行网上招聘,并将招聘工作延伸到社区基层。截至5月15日,已招募2500多名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志愿者以身作则,不仅自己实践垃圾分类,还以进街道、进企业、进建筑的形式,开展了许多专门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咨询活动。
5月18日,南京栖霞区组织的垃圾分类宣传队也在场馆教育教室进行了培训。在充分掌握垃圾分类相关标准要求和具体规定的基础上,宣传小组将在全区9条街道进行多轮巡回宣传,在原有宣传阵地的基础上,通过微信群和上门走访等方式开展分类知识宣传和政策解读。
朱
目前,南京市栖霞区已建成9个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中心。栖霞区城管局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赵超表示,栖霞区所有12个首先尝试分类垃圾的区都已经开始回收桶并整理好。在率先尝试的九家机构和单位中,白金汉爵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仙林泰康鼓楼医院,每个病房都设有分类斗,每层都设有分类收集点。食堂的餐厨垃圾用专车收集运输。目前全区有6家分类收运企业在运营,每类配备36辆车,完全可以满足试点社区和单位的后端分类收运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南京市栖霞区不仅不断加强宣传教育,还总结和探索了国外的经验。5月18日,上海爱芬环保联合创始人之一郝李琼应邀在基地举办的“绿水青山垃圾分类”上分享上海的经验。她介绍说,她所在的小区有1839户人家,那里有51个垃圾箱,但现在已经拆除了40多个垃圾箱,只剩下五六个垃圾收集点。她建议南京要充分调动保洁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的监督和帮助居民入住。(南方都市报荣媒体记者顾小平范晓吴英通讯员瞿伟)
ink ' class=' page link _ XL ' style=' padd : 0px;margin: 45px auto 0pxwidth: 660pxtext-align:中心;font-size : 16px;color: rgb(102,102,102);Font-family:微软雅黑;负责编辑:孙婷婷王新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