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社会一个小角落垃圾的处理,唤起同学们共同维持校园环境的意识;宣传垃圾(尤其是一些比较难处理和的垃圾)的污染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本次的志愿活动也令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8月30日,我们俩集合在一起,开始分批处理校园垃圾。对主要为白色垃圾的校园污染物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并对校园内的垃圾桶贴上了标签(原来的几乎都已经被损坏或字迹已经模糊),使同学们在分类投放垃圾时不会盲目乱扔。
下午,我们俩对垃圾处理和电池处理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宣传,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和支持。
回到班,看着满满的垃圾桶,我想:我们做到了让更多的人清楚了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并也让他们体会了自己为环保所做的贡献,而我们学生自己,又是通过了公益劳动的这一考验。
这不仅磨练了我们自己,提高了自我能力,懂得了如何环保,环卫自己的绿色家园。我相信,如果以后大家都能环保,我们的家园一定会因此变得空气清新、绿树成阴的。
谢谢邀请,诚意交流。
“垃圾分类”要说细分,那是应用层面上要做的。居民分类投放,只要按方案对照导图,把自家有限那几种废弃物分类而不是混合,投放到四类设施,就算完成“垃圾分类”了。“垃圾分类”目的是要更好的处理垃圾,从分类的实施来看,居民应该是废物分类,减量了垃圾;源头防止了污染,然后分类投放进垃圾容器,实现传统历史文化演变意义上“拉扱”的场景;为后处理制备益于再处理、再利用、减量填埋和毒害剔除做足准备,加之城市市容管理全程监督,严防“垃圾”二次污染。为后面垃圾焚烧发电,餐厨生物循环利用,可再利用物资源化,余灰安全协同、综合利用及安全填埋,以及危废妥善安全处理,营造有利生态环境,为废弃物全面和能够安全处置,以文明建设方案形成一个有强制制约的处理方案。细化从某种意义讲,是增强对这种方案的认知深化,帮到大家认识“垃圾分类”原来是如此有现实意义。虽然层次不同,目标只有一个,处理好人类生活的废物。